关灯

网友自助信息发布区,请自行甄别真假情况

建筑施工工地噪声控制和降噪解决方案-图声天地科技

0
回复
7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4 1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筑施工工地噪声控制和降噪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一直是人们致力研究的课题。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传统的建筑施工生产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脏、乱、杂、吵。建筑施工工地往往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所以如何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一直是人们致力研究的课题。


噪声的危害

在建筑工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音,这些噪音不仅对工作听觉系统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

控制施工现场噪音措施:

进场前与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取得联系,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订立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贴出“安民告示”主动邀请使用单位代表开会,介绍信、竣工日期和各项环保措施,建立起互相理解信任、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关系;

现场施工机具要经常检查维修,保持正常运转。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噪音强度等级在《建筑施工场界限值》规定的噪场限值等级以内。

中午和夜间加班使用噪场源机具施工,要遵守当地政府的规定,提前向环保部门办理申报手续。

做好施工作业时间的安排,对噪音较大的施工作业(如搅拌砼等),安排在白天当班的时间进行,尽理降低施工噪声音,减少扰民,做到不影响周边人员的生产和生活。

噪声超过55DB的工程一律安排在早上6时至晚上10时进行。各种木材、金属的切割工作一律在现场的作业棚内进行,作业棚搭成封闭式。混凝土浇筑最迟在下午18时开始,保证4小时内浇完。

在施工现场设隔音围挡,将施工区和生活区分隔开,达到减少施工扰民,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护原有绿地的目的。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控制: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1、噪声源控制
2、消除噪声发生的根源:改进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机械摩擦,改变喷口形状
3、采用吸声,隔声装备


从噪声传播途径上控制

1,阻断传播途径
2,改变机器设备的安装方向
3,原理噪声源

对接受者的防护
对接受者进行防护,除了减少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外,可采取各种个人防护手段,如佩带耳塞,耳罩或头盔等。

采取合理措施,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吸声
利用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渣面、毛毡、泡沫塑料、吸声砖、木丝板、甘蔗板等) 和吸声结构(如穿孔共震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等) 吸收通过的声音,减少室内噪声的反射来降低噪声。

隔声
把发声的物体、场所用隔声材料(如砖、钢筋混凝土、钢板、厚木板、矿棉被等) 封闭起来与周围隔绝。常用的隔声结构有隔声间、隔声机罩、隔声屏等,有单层隔声和双层隔声两种结构。

隔振
防止振动能量从振源传递出去。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如剪切橡皮、气垫) 等。常用的材料还有软木、矿渣棉、玻璃纤维等。

阻尼
用内摩擦损耗大的一些材料来消耗金属板的振动能量并变成热能散失掉,从而抑制金属伴随的弯曲振动,使辐射噪声大幅度消减。常用的阻尼材料有沥青、软橡胶和其他高分子涂料等。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施工现场检查,杜绝噪声污染的发生

为把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施工现场检查,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着力查处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其次要增加巡查频次,加强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场所的检查,重点加强对学校、居民区周围的现场监督;最后是把一些违章现象频繁、违章情况严重的单位列入重点整改单位,以“先教育后处罚”方式,督促其有效整改。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加大对施工区及施工影响区的监督力度,采取巡回检查、抽查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施工方及时改正,把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降低到最小。

加强施工公示,加强沟通

施工单位应该加强与附近居民住户的沟通,施工时,应在建筑施工工地显着处悬挂建筑施工工地环保牌,注明工地环保负责人及工地现场电话号码,以便公众监督及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友自助信息发布区,请自行甄别真假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帮实业联盟网-为中小微企业解决线上推广难题。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17090052610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天宫院街道

运营中心: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天宫院街道

邮编:100025 Email:2444830518qq.com

Copyright   ©2020-2022  帮实业联盟网Powered by©3.5技术支持:花猫说     ( 冀ICP备2021026513号-2 )